面试前需考虑的25个问题

我曾经在The Simple Dollar上提到自己过去曾组织了大量面试工作。虽然我招聘的通常是技术类职位,但实际问到的问题(因此是有实际价值的)都是无关技术的。一个好的面试问题能使应聘者的本性显露出来——诚实,可信,反应敏锐等等。

长期以来,我收集了一些自己在面试中总会用到的问题,这里整理出25个最有价值的,附带一两个把每个问题回答好的技巧或怎么会把它弄糟的案例。希望这个总结能为面试官和应聘者提供一些有洞见的参考,若你能轻而易举回答所有问题,面试就不必担心了。最后,我将给出一份核对清单作为“家庭作业”给每个即将面临重要面试的应聘者。

首先,愚蠢地回答愚蠢的问题。

工作面试中有许多问题非常愚蠢,而且都有显而易见的答案。“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不可能得到一个诚实的答案,而且多数时候只会招致一些例如“我是工作狂!”的虚伪回答。面试官问这些问题是因为这些都是“应该”被问的,但他们通常不会从中得到任何有效信息。“你认为自己成功吗?”,答案总是肯定的;“你具有团队精神吗?”答案也总是肯定的;“你打算在这儿工作多久?”答案总是长期;“工作和薪水何者更重要?”,答案总是工作比薪水更重要。

识别一个无聊的问题很简单——你是不是能很容易地给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之而又无关痛痒的答案?如果是的,别为这问题费神,把精力放在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上。

1. 介绍你自己
这个问题基本是为了让应聘者放松,同时也给我自己判断他们谈吐的机会。这是一个在一切面试中都需要准备的问题,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走进面试室前在头脑中对这个问题要有个清晰的答案。“最佳”答案要能使你充分展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以使自己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列出自己的四五项最大特点,用三十秒陈述出来。

2. 谈谈你对我们的了解
这个问题直接考察了面试者是否做了准备功课。一个能讲出公司大量信息的面试者也许是出乎意料的,但连基本情况都不了解的人多数会被淘汰——那不是我们要的人。换言之,面试前,了解你将应聘的那个机构。

3. 什么使你区别于其他应聘者
面试官通常基于简历已经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这是你真正自我推销的时候。多数面试官都会坐在一旁看你把自己推销得如何。偶尔惊喜是好的,但也可能显得狡猾——如果某些内容应该在简历上出现,却为什么未出现?你该知道自己简历的精华何在,然后将它们列出。

4. 描述你应聘的职位
这也是一道“作业”题,但通过应聘者当场给出的见解也能掌握一些信息。最佳准备是阅读职位描述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复述出来,以便在面试时流利应答。

5. 为何对此职位感兴趣
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些像一个小把戏,因为这是对第二个问题(你对公司的了解)以及第四个问题(描述你应聘的职位)的回问。这样问是因为它有助于判断:人们是轻率作答(像是“因为我就是合适人选”),还是考虑之后诚恳作答。对这个问题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程述式的答案——大致上,只要给出一些这个公司和职位吸引你的理由以及它们为何吸引你。


6. 这个职位的哪一方面使你感到最不适
多数人认为这个问题会涉及淘汰,但通常它并非如此。这其实是个诚实问题。没有人会对某项工作的每个方面都满意——这不是我们的天性。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同事?公司规模太大?太小?诚实在此很重要——我希望听到一个感到不适的诚恳理由(尤其是真正从对公司的观察中得来),而不是一句没有任何不适的陈词滥调。好的回答可以是“我从未在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工作过”,或“在协作文化上我听说了一些奇怪的方面”、或“在起步阶段工作使我感到紧张”等。

7. 上一份工作中你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8. 上一份工作中你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通常可以组成一组,但重要的是后者。最好的应聘者应该承认自己有过过失(他们诚实而敢于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了教训,这是一项无比重要的美德。

9. 说说你先前最好的上司
10. 说说你先前最糟的上司
这两个问题能直接试探出面试者适合于何种管理风格以及会如何管理他人。假设我就职于一个管理松散而需要自我驱动的机构,这种情况下,我希望听到的回答是“最佳”老板是万事不插手的,或者“最糟”老板是事事盯紧的。相反,若我在等级森严的机构,我希望听到的恰恰相反——“最佳”老板提供有强度的引导和交流,或“最糟”老板是让应聘者无所适从的。最佳办法是尽可能诚实应答——面试官会对协作文化有很好的认识,坦率地说,如果你侥幸进入了一家公司而并不匹配那里的文化,适应和取得成功将会很艰难。这些问题也可以以“你倾向于何种管理模式”的方式提问。

其他技巧:突出论及所有老板的优点,绝不要把面试变成一场针对任何人的批判会。最糟的老板会有一些小毛病而且都是处于对你的期望而不是有人格缺陷。面试中抱怨别人只会使你自己显得恶劣,所以别上当了。

11. 说说你曾遇到的最困难的项目
面试官通常不真正关注项目具体是什么,其实质是看看你是否经历过真正的困难并如何克服它。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并不是最大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将失败方面转化为成功的方面。

12. 对这个领域的未来趋势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对一些领域有用——技术类或领导岗位——对其他一些则没用。这个问题有用没用在你应聘的特定工作类型中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用,答案的准备很简单——只要花上半小时阅读相关领域的一些博客文章你就能汲取所需信息。

13. 去年中是否在与这项工作有关要求方面学到了新的东西/提升了自己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的问题,多少人就是想不出答案。最佳应对方式其实就是总是花一些时间以任何方式提升自己的技能。写写开源代码、实践一下当主持人、上上课等,如果你每年都投入经历提升自己,不但会有一份漂亮的简历,当然这个问题也就不算什么了。

14. 说说你梦想中的职业
绝不要说这项工作,绝不要说另一项具体的工作。这两种回答都实在糟糕——前者树起了警旗而后者说明你无心恋战。回答应该紧贴一些具体的特质——讲讲你梦想中工作的一些方面。可以的话其中一些应该契合你要应聘的单位,但不要完全契合是最好的。

15. 之前工作中遇到过严重冲突吗?它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问题需要诚实,同时需意识到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包含两方面。它同样可能会让那些不厚道的人开始抱怨前任雇主,以至于给面试官留下坏印象。最好的回答方式通常包括描述事实,但同时注意事件的两方面,而且你从中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6. 从上份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虽然列出一些技术上的技能,尤其如果你的工作是很技术性的,那很好,但涉及一些非技术性内容很重要。“在多数时候单独工作后,我学到了怎样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像这样的回答就很好。任何工作中都可以学到些什么,面试官期待你能从上一份工作中学到些什么以助于你胜任新的工作。

17. 上份工作为何离职
多数时候,这是在考察一个稳定的性格。强有力且具体的回答,无论具体理由如何都是好的。“我想继续前进” 不算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裁员是个好理由,同样寻找一些特殊的新挑战也是好理由(但想要接受的挑战得要有特点)。在此,应该淡化对前任工作的具体描述,因为这样会很容易陷入对之前职位的抱怨之中。

18. 对上个工作岗位提一个可行的建议
虽然答案会很大程度上牵涉到上任工作的特殊性质,但其实那些特殊性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确实给出了建议并使它富有成果,最好再加上一些成功的故事。这样做显得你也会对新职位有同样贡献,来提升整个机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答案并不是大缺陷,不会是一个决定“生死”的问题。

19. 有被辞退过吗?说说这一经历
显而易见,能说“没有”最好,但答案是“有”其实也不会被一片否决。事实上,“有”也能转化为积极因素——这是表明你虽有过过错但从中学到了有价值的教训的良好途径。在这个问题上要诚实,无论如何别埋怨让你走人的人。即使对于发生的事感到气愤,也要带有敬意地提到他们。

20. 解雇过别人吗?说说这一经历
这个问题基本是考察你对人是否有宽容之心。回答时务必谨慎——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或经历叙述,而关系到你的去留。也别埋怨被你解雇的人——尽可能用理由冷静地回答。

21. 同时还在应征其他工作吗?
这是一个相关诚实的问题,我期待听到“是的”,但太想迎合我胃口的人回答说“没有”。最佳回答方式是“是的,就像你们还在面试其他人那样。我们都在寻求最佳选择。”如果你的答案是“没有”,那么这么说——“没有,其实我对现在的工作是满意的,但是你们提供的这个职位有些非常吸引我的地方驱使我来这儿应聘。 ”然后列举出那些吸引你的地方。

22. 你认为这个职位的报酬应当如何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惊奇,这通常并非在协商工资。多数时候,面试你的人都不负责你能得到的工资。这个问题通常是一个现实的考量——如果招清洁工,他们想要80K美元工资,那你大概会立即把应聘书投进垃圾箱;同样,一个高技能的程序员只把自己卖到30k美元也是在敲警钟。好的回答通常要靠谱或稍稍高于实际而不是低得过分或高得疯狂。我在面试前都会了解好要价,然后在回答中多加30%。

23. 自认为五年后自己在职业中发展如何
这是个有点“垃圾”的问题,但就某些方面说它可以筛选出那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回答类似于“我将在我应聘的岗位中取得成功”的人既不够积极也不够诚实。我宁可得到包括提升或成为企业家——强大的机构之繁荣有赖于做事主动的人。对面试者来说唯一的问题是一些公司——通常是小公司——并不需要做事主动的人而且特别害怕那些梦想成为企业家的人。因此如果对企业文化不熟悉,谈及升职通常是最安全的。但我个人欣赏在面试中谈到企业家的人——那意味他们对成功怀有热情的那类人。

24. 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比如,从事这项事业十五年后?
这是一个迟来的好问题,因为它能帮你判断面试者是否是长远计划者。因为有长远计划的人通常有一个良好而成熟的思维状态,而且会始终绷紧弦努力工作,胜于没有长远计划的人。

25. 对这项工作还有何疑问?
是,你确实该对这项工作有疑问,没有问题意味着你并未真正对这个职位产生兴趣。因此,面试者必须把在面试前准备的一些问题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大多数面试官都乐于回答一切问题——只要确保你的问题是理智的就行。

准备功课!

以下功课在任何面试前都需要准备,以帮助你应对上述绝大多数问题。

准备十分简洁的自我描述:以便在任何面试中都可以用。最好的技巧是提到自己与众不同甚至独一无二的地方,同时兼顾不突出或(最坏的话)中庸之处——保留自己的缺陷,除非它和一个重要的优点有关联。连续的三十秒陈述即可。
研究公司:通过访问他们的网页了解他们究竟做些什么。最好阅读公司近些年的年度报告和它在维基上的描述(如果它足够大),或者用Google搜索公司名字和地点(如果是小公司)。如果它处于起步阶段,找尽可能多的资料,如果相关资料实在太少,就别再多花精力了。
研究职位:认真阅读招聘启事,对任何不懂之处都要查阅。如果还不甚熟悉,你还必须让自己深入阅读招聘启事以让自己清楚这一领域的重要信息何在——从博客和新闻网页开始是不错的选择。你还应该在生活范围附近调查一下类似工作,以对这类工作的常规起步工资心中有数。
了解自己适合这一职位的原因:收集你能找到的公司信息和招聘启事,将它们与自己的技能作对照。这样做五份,它们在面试中会有奇效。同时,找出至少一项自己对公司或职位不满之处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使你不满。
不断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参与能使你提高相关领域关键技能的活动。任职人际关系领域吗?加入一个主持人协会;任职行政助理吗?加入为某个机构服务的志愿工作,以不同方式锻炼你的能力(同样适用于从事贸易者);任职程序员吗?那就为一项开源项目作点贡献。
在头脑中储备一些对应聘职位的问题:当你进入面试室。这能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说明你确实对那个职位感兴趣,这将大有益处。各类问题都可以,但最好涉及工作中的协作文化和特定技术。
千万不要抱怨之前的工作:如果先前的工作中确实有让你懊恼之处,花些时间试着想想它的积极方面。要知道面试时先前工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会被提及,因此准备好不带消极情绪谈论它,寻找积极因素,同时尽可能冷静陈述离职理由。
诚实:首当其冲。如果你在面试时编造了什么还出了错,面试官会把你的应聘书投进垃圾箱。你只要做的是,集中于自己本身具有的优点上,如果把它们都在面试中陈述出来,这已经就是那个机构喜欢你的那些因素。别浪费时间捏造东西来说。

中国政法大学被停课教授萧瀚的最后一课: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

思念母校,怀念我的大学。我当时这么就没好好学习呢!那就从社会中用心学习吧!

在座诸君:你们好!

我到法大已经整整四年,开了四年的课。今天是你们这学期的最后一课,我和大家已经一起度过了美好的17周,如果包括今天,总共是27个小时。在这27个小时里,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回到遥远的中国古代,去遐思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的生活,那一切都让我感动。

说到最后一课,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都德的那篇著名小说《最后一课》。我们没有他们当年法国人那么惨,但这最后一课,于我却是伤感的。我不打算再讲任何与这门课程相关的内容,因为那是讲不完的。今天我只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来尽一个教师的职责,那就是跟在座诸君聊聊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的人生。

早在一周前,我就在想,我应该怎样讲这最后一课,以前各个学期的最后一课,我总是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宏观看法告诉大家,但这些话,我在以前的课上都已经讲过,再讲并没有太大意义。以前各个学期,我犯下一个严重的过错,就是更多地只是进行知识性宣讲,然而,这两年,尤其是今年,我越来越觉得这样做一个教师是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与在座诸君有限的交往中,我更深切感受到的是朋友们对人生问题的关切,而无论求诸他人,还是我自己的经验,这一思考和探索远比知识性的学习更为重要。

是的,你们正处在花样年华,与你们相比,我已经太老了,几乎是你们年龄的两倍。你们降生的那一年,如果是1987年的话,那年的年初,中国大学生第一次自发地走上街头,用他们的激情和热血、真诚和青春向政府呼吁政治改革,但是没有结果——甚至比没有结果更糟糕;两年后的1九89年,那时候你们才3岁,那年的初夏,更多的大学生,用更多的鲜血和青春去唤醒这个沉睡的国家,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鲜血留在了广场,这个现在只躺着一具尸体的广场,当年的鲜血是不可能洗净的,它比一切有形的墓碑更为久长,就像我的同事海子把自己留在山海关,成了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首诗。这些人的名字被人从户口本上永久删除,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而你们中甚至可能有人不知道发生过这件事,然而,对于我们,对于经历了那个年代的我,却是一生中最重大的社会事件,它已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

再过一年,这件事情就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时光为什么过得如此之快,我们来不及流泪,泪却已经干了;我们来不及回忆,回忆却已经变成了失忆。但我知道,和我一样经历过这件事的人,会永远将这件事留在心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翻出来祭奠一番,那代表着我们的青春,代表着关心天下兴亡的青年人第一次的梦想破灭,代表着与这个社会初恋的失败,它不可能不是铭心刻骨的。

我从来没有写过演讲稿,这是第一次,大家知道我没法用教案讲课,那样我会张口结舌。但今天,我似乎觉得有写下这篇文字的必要,至于是不是会完全按照这稿子讲,我自己也不知道。

人的一生里会遇到许多事,有小事,有大事,有些事发生仿如没有,有些事发生了就再无法遗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能遗忘的人和事,当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这些就构成了一生。

你们这一生将怎样度过?这是你们一定在考虑的问题,你们也一定带着无限的憧憬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共同的,问之万人,答案相同,就是希望过得幸福。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

《现代汉语辞典》说:“1、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则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拉罗什福科,法国17世纪的思想家说:“幸福在于趣味,而不在于事物。我们幸福在于我们拥有自己的所爱,而不在于拥有其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

方登纳,一位17、18世纪之交的法国作家说:“幸福就是人们希望永久不变的一种境界。”

关于幸福,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人言人殊,我就不再举例子。法国作家莫洛亚有一篇演讲,谈幸福,他说构成幸福的核心是把自己心中自有的美传达给外界的一种精神状态,人所祈求不变的也是这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具体的物象。我很认同莫洛亚的这一说法。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人除了灵魂、精神,还有躯体,还受着七情六欲等等诸多物质性存在的困扰。《论语》里的颜回能够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玫瑰》里说一天两片面包,依然能够快乐地天天朗诵普希金,至少他们都没到彻底断炊的境遇。如果人的基本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人就会一天到晚渴望这基本的满足,没办法,这是人性。

我相信,只要不发生战争,不发生大饥荒,一般而言,你们将来不会发生因物质极度困乏而造成的痛苦,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那么迫切。但是,物质性的躯体会生病。25年前的1983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孟晓云女士曾经写过一个感动了全中国的真实故事,一位在那个国家精神病时代深受迫害与蹂躏的学者钱仁宗,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境遇中,他都热爱学习一切他能接触到的知识,最后他终于苦尽甘来,调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在他即将展开鸿图之际,突然病倒,一个月后去世,他得的是肝癌晚期。我所知道的看过这篇报告文学的人,没有人不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人在这样的境遇面前,是无话可说的,谁也无法与死亡抗衡。但是,一般性的疾病也是很折磨人的意志的,不过,一个本性乐观,时常充满幸福感的人,在面对疾病甚至绝症的时候也许会更有力量。中山大学的程文超教授便是如此,他明知自己得了绝症,与癌症整整斗争了12年,就在最后的弥留时刻,他的哭还是为他妻子的憔悴而哭,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他自己则依然保持了昂扬工作的精神状态,这是极其了不起的。

除了疾病,生活的不安定,也会严重影响人的幸福感,一个居无定所的人,除非酷爱流浪,一般而言,很难幸福。你们毕业以后,如果出去工作,最初肯定要经历一段居无定所的阶段,除非住在父母家里。但是,这些问题随着你们的努力工作,一点点都能够解决。

我今天着重要和诸君讲的问题不是这些纯粹物质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你们将来一般都不难解决,除非过于物欲的追求,那是另一回事。

我今天最想讲的是,假定我们在物质层面的基本问题都能解决,如何获得幸福,如何像前面说的那样将自己心中的美传递给外在的世界,使得自己永远保持着这样一种美丽和谐的精神状态,保持了这样的状态便是幸福。

这当然涉及世界观问题,涉及信仰问题。但这些都是各人自己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不能在这里布道传教,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隐私,所以我不打算谈这个问题。

但是信仰之下,应该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获得幸福的方法。依我之见,这个法门只有三个字

“爱”和“创造”。

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无论是对什么的爱,都将会是幸福的。因为爱是忘我,是付出,是为了别人快乐,为了别人幸福。英国的詹姆斯.里德写过一本《基督的人生观》,对于完满人生有个三条件说,即一个最终的目标,这涉及信仰,人有这样的最终目标,就能将日常生活的所有行动都统一到这一目标之下,而不会发生虚无感的问题;是否为自己一个人活着,如果仅仅是为自己一个人活着,这人不可能幸福,因为太自私,太有我;是否能够处理遇到的一切事情,这是前两个条件的延伸,没有前面两条,人就无法处理遇到的所有事情。因此,爱就变得极端重要。爱是付出的概念,而不是获得的概念。

你们正处在青春年华,你们遇到的第一个爱的问题就是爱情。我不知道在座诸君是否都经历过爱情,这是你们必经的人生一课,是这个年龄段里最重要的一课,不管男女,在你们大学毕业之前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成功了,结为百年之好,这是最理想的,不成功,那也是重要的人生经历,没有经历这样的阶段,人往往难以最真切地理解爱是什么。由于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比较单纯,对感情也更能付出,一旦将来工作了,要保持一种比较单纯的情感就有难度了,即使你单纯,而别人未必单纯,所以学生时代的爱情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只有在心灵比较纯净的状态里,才能体验到真正爱情的分量,才能真正清晰完整地体验爱一个人,愿意为一个人付出的感情状态是什么。

中国人向来缺乏情感教育,包括我自己在内,至今并不真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你们也不妨自问,有没有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你们现在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比我们正常得多,我们那时候的人与爱情为敌,视爱情为洪水猛兽,大学生谈恋爱都会被找去谈话,校纪校规里直接禁止学生谈恋爱。如果中学谈恋爱那就绝对是道德败坏!可以想见这个国家对待情感的主流观念是多么愚昧!但你们比我们要幸运,你们接触到的这个世界至少比我们那时候稍稍多一点温情,多一点爱。

不过,我要提醒你们的是,不要轻易地把爱情和性混为一谈,性固然是基本的人欲,但并不总是与爱情同在,在你们这样的纯情阶段,我以为应该更重情,而不是性。如果感情未到,急于性结合,可能恰恰是最伤害情的,它可能导致的恶果是你不管经历多少性,也无法体会爱到底是什么。看看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还有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舞女》,也许你们会从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一点感悟:情与性不同,有时差得很远,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在它们不能统一的时候。

有过了爱情,无论成败,你们就不再是少年,你们长大成为成人。于是,你忽然发现,你会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的朋友,甚至去爱陌生人,而以前这个字只是用来说的,从此,你可能不再会说个字,却会去做,甚至是完全默默地做,以至于怕被爱的人知道你做了爱他们的事情,这个时候,爱早已升华,有点类似英文里的圣爱,或者更通俗的说法是博爱。无论哪种爱,只要是真情真性的爱,往往离宗教信仰很近,而爱情最容易达到这一点。俄国大文豪蒲宁的小说有爱情的百科全书之称,建议你们去读一读他的《爱情学》,也译为《爱情法则》,他的其他爱情小说也是美轮美奂,你们有兴趣都可以找来看看。

爱是通往幸福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有一条道路,也通往幸福,就是创造。

创造当然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有思想的创造,有艺术的创造,有技术的创造,生活的创造,各种各样的创造都会使人达到幸福。

创造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在本质上是什么,是自由!这个学期以来,我一直在竭力地督促你们能够自由地思想,抛开以前那些垃圾教材,要触动你们自己的强烈求知欲,当你们打开了自己这扇思维的自由之门以后,你们就会发现,人类的知识世界是多么美妙。这个年龄段,就是你们博览群书的年龄,离开了大学,你们将会发现,读书的时间会大大减少。所以我热切地希望你们考试成绩不要太好,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在读教材以外的书,你们要在大学时期,打下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神、文、史、哲、科、艺。

神,是神学,就是与信仰相关的一切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依教、印度教……,与这些宗教相关的书统统都可属于神学范畴,找几本经典的介绍性的好书,接触一下,就会在你们的人生观中留下一个伏笔,也许哪天开花结果,你发现自己有信仰了,那我祝贺你们;

文,是文学,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评论,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字艺术精华都在这里了。尤其要多读诗歌和小说,例如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清诗,以及现代诗中的精华,例如顾城、海子等等,还有一些译得不错的外国诗。小说中,《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都应该读,前者是中国小说的顶峰,后者是外国小说的顶峰,当然还有很多一流的外国小说,作家太多就不举例了。

史,就是历史,这方面的书也是数不胜数,中国的,《史记》总该读吧,本来前四史都应该读,但你们可能会说时间不够,那降到最低标准,《史记》是必读的中国史籍,如果有时间也应该读《资治通鉴》,至于其他的史书,就看你们自己的兴趣了,不过,比较像样的通史性的作品必须读上几部,例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系列,至于其他的通史著作没见过特别好的,不读关系也不大。但是,如果对其文字以及思想本身要求不很高,仅仅是知识性需求的话,吕思勉先生的一些通史性作品还是值得读的,例如他的《白话本国史》。外国史方面,可选择的范围很广,例如美国拉尔夫主编的《世界文明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系列等等,就不再举例子了。

哲,就是哲学,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很多,应该从哲学史入手,我的经验是德国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最好,其次是美国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至于那部名气很大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并不喜欢。看了这些哲学史著作之后,你自然会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具体的哲学著作。

科,当然是科学,这方面的书,我们主要是读科普性的读物,例如阿西莫夫的书,卡尔.萨根的书,还有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等一切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作品,这些书有助于我们摆脱科盲这尴尬的身份,扩大我们的视野;

艺,就是艺术,范围很广,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建筑、影视……,这些不但要从形成文字的文本去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亲炙,就是亲身接触,有些甚至去学习具体的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是最直接感受世界的方式,因此对人的影响巨大,这是一个纯粹以美为表达对象的世界,对于人格的培养以及道德素养的培育都至关重要,请大家不要误以为艺术只是一件奢侈的事,“美学是伦理学之母”,这是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在受奖演说中说过的名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往往是与善连在一起的。

我希望诸君对上述这些所有人类智慧的积累都能够有兴趣,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有了那么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你们最终必将很清楚地知道最喜欢做什么事,有了你毕生喜欢的事情,你热爱它们,你就会自由地去思想,去创造,而创造将使你的生活永远充满新生的力量,永远充满活力,使你的精神灵魂生命永葆青春。因此创造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它会在给你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会给他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创造也是人世间所有事情中最美好的事之一。

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打下很好的各方面基础,包括人文、社科、自科,那么你们的这颗心灵就不会是乏味、枯萎、老化的,而将是活泼、新鲜、年轻,充满创造力的,这样你无论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你都将在工作本身中找到创造的乐趣,即使工作本身不允许你们发挥太多的创造力,你们也会在工作之外,过上十分充实的生活,而充实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也能够帮助你们抵御生活中的许多艰难,让人在艰难中有寄托,有乐趣,有希望。

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该讲的话,能讲的话,也基本上都讲了。离开这个教室,也许我和诸君还会在许多地方相逢,我希望大家能够记得我这位忘年朋友,如果需要我的帮助,只要我能做到,不与我的原则冲突,我都会尽力帮助,我可能因为粗心而犯下一些过失,如果因此而伤害过你们,请你们原谅我的过犯。

在座诸君,下课的铃声也许马上就会响起。无论将来你们会在哪里,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我祝愿你们永保一颗单纯的心,一颗充满爱和美的心灵;我祝愿你们获得一颗富有生命力、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我尤其要祝愿你们每个人,无论在多么肮脏卑污的环境中,都持守着自己永不被玷辱的卓越人格。

在座诸君,谢谢你们与我一起度过这快乐的18周27个小时。我为你们骄傲,祝你们幸福!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